中國哲學研究中心
108年第四次工作坊
主題:社會行為科學研究倫理審查:研究倫理之回顧與反思
講者:黃漢忠(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主持:李瑞全(中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
時間:2019/09/21(六)下午14:00
地點:鵝湖人文書院(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797號三樓之二)
演講資訊:
社會行為科學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簡稱SBS) 研究泛指研究人類態度、信念和行為的研究,研究人與外界社會環境接觸時,因人際間的彼此影響產生的交互作用,包括心理學、認知科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公共衛生、教育學、犯罪學等不同學術領域,都在不同程度上隸屬於社會行為科學研究的範圍。社會行為科學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也種類繁多,包括訪談、問卷調查、田野調查、民族誌研究法、實驗室實驗法、實地實驗法或對行為的自然觀察,以及次級資料的分析等,生物醫學研究也經常併用社會行為科學的研究方法。
自二次大戰後納粹德國不人道的人體實驗公諸於世,研究倫理的問題開始受到注意。1947年紐倫堡大審判中審判納粹醫生的法官著手擬訂有關可允許的醫學實驗之十項原則,後世稱之為「紐倫堡守則」(Nuremberg Code)。到了1953-1954年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在其臨床中心成立了一個倫理審查委員會,以審查其內部研究,而在1960年代中期美國許多生醫研究機構自發建立了倫理審查機制,世界醫學會也於1964年首次制訂赫爾辛基宣言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以規範生醫研究,但仍未能遏止不符倫理的研究不斷出現。1972年著名的塔斯基吉梅毒實驗 (Tuskegee syphilis experiment) 在報章上披露,促使美國衛生部於1974年5月制訂美國聯邦法令45CFR46,要求所有受補助、涉及人類受試者的研究皆須先接受機構審查委員會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簡稱IRB,台灣譯為「人體試驗委員會」或「倫理審查委員會」) 審查,不論是生醫研究還是社會行為科學研究都在被要求之列。同年7月美國國會制訂國家研究法 (National Research Act),成立生醫和行為科學研究人類受試者保護國家委員會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 of Bioethic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該委員會在1979年完成了著名的貝爾蒙報告 (Belmont Report),確立對人的尊重 (respect for persons)、仁愛 (beneficence,為譯行善) 及公義 (justice) 三大研究倫理原則,作為研究倫理審查的依據。美國聯邦政府再於1991年制訂有關人類受試者保護的政策,俗稱common rule,各聯邦政府部門依45CFR46制訂本身有關受試者保護的法令,目前已有20個部門遵循common rule的規範。
台灣方面,1990年代即開始引進研究倫理審查制度,1997 年行政院衛生署(今衛生福利部)藥政處協調台大、北榮、三總、長庚、成大五大醫學中心組成「聯合人體試驗委員會」(JIRB)。2003年衛生署公告 「醫療機構人體試驗委員會組織及作業基準」,規定為保障受試者權益,施行人體試驗之醫療機構應組成人體試驗委員會。2009年國科會人文處(今科技部人文司)公開徵求「人類行為研究倫理與人體研究倫理治理架構建置計畫」,協助北、中、南三區建置社會行為科學研究倫理審查機制,台大、中國醫藥大學、成大藉由此計畫,各自成立研究倫理中心和倫理審查委員會。2011年衛生署制訂人體研究法,要求所有人體研究在執行前須經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雖然衛生署在2012年的函釋中表明人體研究尚不包括社會行為科學研究和人文科學研究,但科技部已於2015年的「人類研究補充說明」中,要求所有申請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的行為科學研究必須事先接受研究倫理審查。
然而,自研究倫理審查制度建立以來,即飽受從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的學者之批評。這些學者認為,研究倫理審查干犯學術自由,許多審查委員對社會行為科學研究的特性沒有充分瞭解,常以生醫研究的標準審查此類研究。事實上,大部分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造成的風險甚微,若依循這些審查委員的標準,將使研究窒礙難行,甚至反而可能使研究參與者遭遇更大的風險。審查程序也相當繁瑣,造成研究者的負擔,2016年修訂、2018年開始執行的最新版common rule,即部分回應了這些學者的反對意見。不過,在國外也不乏社會行為科學研究對研究參與者造成嚴重傷害的先例,諸如耶魯大學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的服從權威實驗、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社會學博士Laud Humphreys對同性戀者在公廁的性行為之研究,以及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的監獄實驗,都曾引起極大的爭議。相比於生醫研究,行為社會科學研究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更不容易覺察,而且更為深遠。
本工作坊的目的,即希望從研究倫理的角度和對研究倫理審查實務經驗的反思,分析社會行為科學研究倫理審查的必要性,回應批評者的反對意見。例如,許多心理學實驗事實上和Stanley Milgram的實驗一樣涉及欺瞞 (deception),沒有確實告知研究參與者實驗的真正目的,事後應如何處理對研究參與者可能造成的心理傷害?研究特定族群的禁忌,或者特定研究對象如同性戀者或性工作者時,如何避免造成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和標籤化?研究犯罪行為時,如何避免增加研究參與者的法律風險甚至危害其人身安全?教學研究如何彌補因將學生區分實驗組和對照組所造成的學習成效的落差?針對這些問題,倫理審查委員會皆可為研究者提供適切的建議。另一方面,我們也將從保護研究參與者的立場和台灣社會行學科學者研究者對審查會建議的遵從程度,探討依目前最新版本的common rule修訂台灣相關規範是否合適的問題。
參考案例:
- Milgram experi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lgram_experiment
- Tearoom Trad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aroom_Trade
-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nford_prison_experiment
參考資料:
- Australian Government et al. (2007, Updated 2018). National Statement on Ethical Conduct in Human Research..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19 from https://www.nhmrc.gov.au/about-us/publications/national-statement-ethical-conduct-human-research-2007-updated-2018.
- Bankert, Elizabeth A. & Amdur, Robert J. (eds.) (2006).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Management and Function, 2nd ed. Lond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 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 Nation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Tri-Council) (2018). Tri-Council Policy Statement: Ethical Conduct for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s.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19 from http://www.pre.ethics.gc.ca/eng/documents/tcps2-2018-en-interactive-final.pdf.
- Citro, Constance F., IIgen, Daniel R. & Marrett, Cora B. (eds.) (2003). Protecting Participants and Facilitating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Research.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 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 (NBAC) (2001). Ethical and Policy Issues in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Participants, vol. 1: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 Bethesda, Maryland: National Bioethics Advisory Commission.
-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 of Biomedic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1979).Ethical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 of Research (The Belmont Report).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19 from http://www.hhs.gov/ohrp/humansubjects/guidance/belmont.html
- Nuremberg Military Tribunals (1949). The Nuremberg Code.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19 from https://history.nih.gov/research/downloads/nuremberg.pdf.
- Office for 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s (2017). Revised Common Rule.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19 from https://www.hhs.gov/ohrp/regulations-and-policy/regulations/finalized-revisions-common-rule/index.html.
- Office for 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s (2016). 45 CFR 46: Pre-2018 Requirements.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19 from https://www.govinfo.gov/content/pkg/CFR-2016-title45-vol1/pdf/CFR-2016-title45-vol1-part46.pdf.
-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2013.10). WMA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 Ethical Principles for Medic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 Retrieved September 8, 2019 from https://www.wma.net/policies-post/wma-declaration-of-helsinki-ethical-principles-for-medical-research-involving-human-su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