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研究中心
108年第五次工作坊
主題:內聖外王的重整與貫徹──論朱熹哲學思想與道德事功之學的聯繫
講者:張莞苓(致理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主持:賴柯助(中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時間:2019/10/19(六)下午14:00
地點:鵝湖人文書院(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797號三樓之二)
講者簡介:
1.榮獲2019年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
2.致理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3.明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4.醒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5.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
演講資訊:
「內聖外王」一詞雖非出自儒家,但許多學者們仍以其作為儒家思想內在精神與理念的指稱,有其源流與意義,因此要研究儒家思想,便不能不明白「內聖外王」對於儒者的意義與重要性。但清末以來,學者們開始將「內聖」定位為內在的道德修養、心性理論的建構,將「外王」定位為實際政治事功的達成與完滿,故而對於宋明理學家便有如下的評價:內聖有餘,外王不足。筆者認為,既然「內聖外王」一詞本就是一個後來學者借用來指稱儒家的概念,概念的內涵與範圍,應該回到各個時代、由不同儒者來界定。比如朱熹立朝不過40天,一生為官不超過10年,雖然在地方有些政績,但確實沒有豐碩或偉大的政治事功或建樹,那麼他作為一個儒者,其「內聖外王」就是斷裂的嗎?筆者認為,對於朱熹來說,不通過政治途徑亦能將儒家之道推擴出去,因此他用他一生的文教工作來證實了「內聖外王」的一貫,建立了新型態的「內聖外王」模式。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確立動態的「內聖外王」思維,採取歷史與哲學相結合的研究,並建構朱熹「內聖外王」的新型態,也以朱熹作為一個示範,為身為研究者、教育者的我們,提供一個從內到外、由己到他、由學術通往世界的最好展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