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張載<中正篇>定靜工夫之還原及展開
──以周敦頤工夫實踐形式為視點
演講者:黃崇修副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主持人:李瑞全教授(中央大學哲研所)
日 期:2019年01月12日(六)下午2:00-4:00
地 點:鵝湖人文書院(中和區中正路797號3樓之2)
黃崇修老師簡介: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專長領域: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東亞儒學、先秦哲學、醫學哲學
任教科目:醫學哲學與儒道工夫論、東亞儒學與企業倫理、孟子哲學
本次演講主題以黃崇修教授先前研究周敦頤:「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之定靜工夫成果為切入點,試圖對張載〈中正篇〉之義理結構進行工夫論式之分析研究。而黃教授透過文本文獻分析及相關研究之佐證,發現到〈中正篇〉宏大之哲學思維中的確具有與周敦頤:「中正仁義而主靜」相呼應之思維結構存在。
其中黃教授所持之論證要點在於〈中正篇〉文脈論述中事實上具有「中道」→「體正」→「四毋說」→「誠」→「安仁、好仁、惡不仁」之論述命題存在。而這些命題所涵蘊之義理及論述邏輯確實可與周敦頤「中正仁義而主靜」之實踐邏輯相通,並且于深層之義理透視下,張載「中正」概念可還原為「中靜形正」之根本形式。尤有甚者,張載在此實踐思維基礎下,更進一步透過《孟子·盡心》內容,巧妙地將儒學「仁義禮智信」概念帶入,從而讓聽眾可以在文本之抽絲剝繭中,看到張載論述仁義概念之後繼而提出「篤信」→「好學」→「禮智」命題以推演「仁→義→信→禮→智」實踐結構之用心。由此黃教授認為,張載不僅呼應了周敦頤定靜工夫之論述內容,他在此架構下所連結開展出之儒學義理,更是〈中正篇〉重要之學術貢獻所在。
參考文獻
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馬一浮:《爾雅臺答問續編》卷二(臺北:廣文,1963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1989年)。
張亨:〈「定性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收錄於《臺大中文學報》第七期 1995年4 月。
吳怡:《中庸誠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小島毅:《中国近世における礼の言説》(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
作者近年相關研究著作:
(1)2019年1月,〈由宋明儒對定靜工夫的詮釋理路論周敦頤「內靜外敬」之潛存思維〉,《政大哲學學報》,第41期,審查通過排版中。(THCI Core期刊)
(2)2018年10月,〈《太極圖說》中正概念之工夫實踐還原—以《管子》「中靜形正」言說為核心〉,《台大哲學論評》,第56期,頁37-86。(THCI Core期刊)
(3)2018年1月,〈《管子》定靜思維對周敦頤定靜工夫之可能影響―透過朱丹溪三重鬱說思維結構之嘗試性解讀〉,《政大哲學學報》,第39期,頁71-124。(THCI Core期刊)
(4):2016年1月,〈周敦頤《太極圖說》定靜工夫新詮釋─以朱丹溪神鬱思維結構為視點(第二部分:靜之工夫)〉,《政大哲學學報》,第35期,頁37-80。(THCI Core期刊)
(5):2015年10月,〈《黃帝四經》陰陽觀對《管子》「定靜」工夫形成之影響〉,《哲學與文化》,第四十二卷第十期,頁97-115。(A&HCI期刊)
(6):2015年8月,〈儒道天人思想發展脈絡下的繼承及超越—涵靜老人「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初探〉,《政大華人宗教》,第5期,頁77-112。
(7):2015年6月。〈欲の身体論と「礼」の含意〉,《中國哲學研究》28期,東京大學中国哲学研究会,頁66-90。
(8):2014年7月,〈周敦頤《太極圖說》定靜工夫新詮釋─以朱丹溪情志三鬱思維結構為視點(第一部分:定之工夫)〉,《揭諦》,27期,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科學系,頁86-133。(THCI Core期刊)
交通路線:
一,捷運:
1:南勢角線至景安站下,於同側搭橘5公車至平河里站下(10分鐘左右車程)對面即鵝湖人文書院所在的名門鑽石大樓。
2:板南線至板橋站下,搭307公車至積穗國中站下,往中正路方向步行約5分鍾左右。
二,開車: